<span id="atw1w"></span>

      <bdo id="atw1w"></bdo>
    1. <track id="atw1w"></track><tbody id="atw1w"><span id="atw1w"></span></tbody>

      <track id="atw1w"><span id="atw1w"><em id="atw1w"></em></span></track>
      首頁 > 正文
      江津蔡家鎮福德村實施土地整治 撂荒地變“豐收田”

      8月14日,福德村的水稻豐收在望。記者 彭瑜 攝/視覺重慶

        8月14日,江津區蔡家鎮福德村3000畝坡地上,金黃的水稻豐收在望,綠油油的紅薯長勢喜人。福德村黨總支書記周興說,這些坡地因為耕作條件差而一度撂荒,“誰會想到,治土讓撂荒地變成了‘豐收田’?!?/p>

        蔡家鎮共有10個村居,其中8個地處山地丘陵地帶,海拔落差大,土地貧瘠,地塊瑣碎,機械化耕作難度大、成本高。福德村是非常典型的坡地村,海拔最高1000余米,最低只有400米,50%以上水田變成旱作,后來隨著勞動力外出又大部分撂荒。

        2020年,全市第一個土地整治全域平整項目在福德村實施。江津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副主任楊萬懷介紹,整個項目區耕地面積3000畝,其中水田面積1800畝,占比高達60%;同時該片區富硒含量高,發展富硒產業得天獨厚,“資源優勢、群眾基礎都很好?!?/p>

        2021年1月,項目開工建設,先后實施了土地平整工程、旱改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以及田間道路工程,當年底全面竣工。整個項目除了將零碎的土地拉通合并之外,還進行了高低差的平整,實現了耕地集中連片;同時修建了惠民便道、休閑涼亭等設施,既方便機械化耕種和收獲,又解決了灌溉排水問題,還提升了百姓的居住環境。

        “幫助農民增收,要算好農業生產經濟賬、耕地保護生態賬?!辈碳益傛傞L周治游稱,他們首先引導有條件、有能力的農戶耕種項目區2000余畝土地;因農戶外出務工、在家無勞動力等原因閑置的1000余畝耕地,以土地入股方式交由村土地合作社,采取“公司+土地合作社+農戶”的適度規模耕種模式統一耕種,最后分紅?!罢麄€項目惠及1200余名村民,預計年增加農民收入55余萬元?!?/p>

        當地脫貧戶薛方權說:“現在好了,田塊變大了、用水也解決了、運輸也便捷了,我一下子種了20多畝水稻?!?/p>

        2022年,福德村土地合作社在整治后的地里試種了60畝水稻,不但產量高、品質也不錯,很快就被搶購一空。今年,他們除了種植水稻,又對接雙福農貿城,試種了200畝抗旱能力強的鮮食紅薯。

        “今年水稻、紅苕還沒收獲,訂單我們已經拿到手了?!?土地合作社+農戶’的耕種模式,保證了三方效益最大化?!敝芘d介紹,公司作為市場經營主體,全面保障資金投入、項目經費、項目運轉,負責對接市場端,包括市場開拓、農產品回收、加工、包裝、銷售等;土地合作社全面整合農戶土地、組織農業生產,負責對接農業生產端;項目有盈利時,公司與合作社按入股比例分紅,項目虧損時由公司兜底保障,盡力確保合作社“零支出、零風險、有收益”。

        如今,福德村通過土地合作社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0萬元以上,群眾就近務工每年增收17.7萬元。比如村民馬祥華與老伴常年在合作社務工,除了土地入股分紅,兩人一年還能掙回1萬多元的勞務收入。

        “用好富硒土,種出豐收糧、帶動百姓富?!敝苤斡畏Q,福德村正依托“公司+土地合作社+農戶”耕種模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打造大四面山旅游環線高山冷水稻和富硒糧油生產基地。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特级大黄a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