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atw1w"></span>

      <bdo id="atw1w"></bdo>
    1. <track id="atw1w"></track><tbody id="atw1w"><span id="atw1w"></span></tbody>

      <track id="atw1w"><span id="atw1w"><em id="atw1w"></em></span></track>
      首頁 > 正文
      黔江走深走實生態與產業振興之路

        八月,阿蓬江的江面波光粼粼,潺潺溪流在山澗匯聚成湖,鹽丹文化在這里隨著河流高山綿延……地處武陵山腹地的黔江坐擁“一江穿城、一峽連城,江峽相擁、城景一體”的城市布局,在歷史的激蕩中譜寫著屬于“峽谷之城”的獨特美譽。

        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武陵片區兩大區域發展格局中的交匯之處,黔江區憑借優良的生態環境基礎和生態產業發展,將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名號逐漸打響。近年來,黔江堅持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持續靶向攻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開新局面,森林覆蓋率達65%,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73天,并通過生態資源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當前,全區正全力打好“生態”與“產業”兩套“組合拳”,助推“生態”與“產業”實現“雙振興”。

        用可持續護航“綠色黔江”

        走進黔江區石會鎮黎明社區,老窖溪水庫在這里發源,作為大中型水庫移民的后期扶持項目受益地,這里因黔江區實施“美麗家園建設”項目而得以建成并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和以前坑坑洼洼的路面相比,現在的道路又寬又亮,平時還能去水庫周圍感受漂亮干凈的生態環境,大家都很滿意?!崩杳魃鐓^的居民表示。

        為了實現真正的“水美鄉村”,黔江不斷探索出“民生”“生態”兩手抓的水利生態方針。近年來,黔江區一直堅持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引領,通過“美麗家園建設”項目爭取和投入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3.3億元,實施項目100多個,完成新增耕地灌溉面積870畝。

        作為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項目試點區縣,黔江持續通過連通水系“毛細血管”做活“水生態”。如今,袁溪河平溪溝與洞塘河水系實現連通,治理河道長度達30.28公里,涉及4個鄉鎮街道、7個村(社區),通過建設引水隧洞、清淤疏浚河道、整治河道岸坡、治理河道和水土保持等工程,實現了在改善黔江河生態環境的同時解決居民生活用水問題,成為了山區河流治理的特色樣板。

        綠水常流,青山常在。今年以來,為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黔江穩定運行“三級林長和網格護林員”責任體系,截至目前全區區級林長累計巡林11人次,鄉鎮級林長累計巡林1168人次,村級林長累計巡林1992人次;全面落實市總林長3號令精神,全面完成疫木除治“冬春戰役”任務,累計除治疫木28.65萬株,疫木無害化處理比例達20%。同時,統籌推進綠化美化,完成渝東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綜合治理項目14萬畝、阿蓬江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修復項目10公頃,有序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1萬畝,完成退耕還林質量提升4萬畝。

        讓黔江遍地見綠、漫山花開是每個黔江人的共同目標,也是黔江致力踐行“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共同基礎。

        以生態化護佑“綠水青山”

        坐擁248萬畝林地,讓黔江享有“中國森林氧吧”的美譽,也讓黔江居民們有了通過保護好生態資源而牢牢握住“鐵飯碗”的底氣。

        多年前,黔江是全國石漠化高發地區。為了治理水土、改善生態,黔江將石漠化治理與蠶桑產業發展相結合,在巖窩地等石漠化區域大量栽植桑樹,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全區桑樹面積提高了森林覆蓋率2.6個百分點,年吸收二氧化碳39.5萬噸、釋放氧氣28.5萬噸,生態環境極大被改善,成為全國治理石漠化、保持水土生態的典型案例。如今,黔江已將其視作可持續發展支柱產業來打造,且已形成了生態型、多元化、高效益的蠶桑全產業鏈。

        除了將產業發展與生態治理結合,黔江生態環境局還會同林業局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專項監督檢查行動,于今年完成63個疑似問題點位實地核查工作,實現“點面結合”的方式完成項目生態化整治和環境治理。其中馮家攔水壩、黔恩高速棄土場2個問題通過市級整改銷號,自然保護地內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問題整改率達100%。據了解,黔江區已連續16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環境污染事故。

        此外,黔江區生態環境局近年來一直促創新抓變革,建成一批重點項目持續助力黔江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名號。上半年,渝湘高速黔江服務區“無廢服務區”創建成功,共創建“無廢細胞”30個,被成功納入重慶市“十四五”時期重點培育的8個綜合型靜脈產業園之一;洞塘、老窖溪、馬家溝、蓋坪水庫等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獲中央資金3019萬元;與重慶市子為環??萍技瘓F有限公司簽訂了城鄉污泥資源化智能處理產業鏈項目的招商引資合同,成功引進黔江區肉牛養殖及牧草種植項目(杉嶺鄉),到位資金1000萬元,讓產業的生態化發展路徑扎實推進、穩步夯實。

        借產業化筑牢“金山銀山”

        “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是黔江近年來產業發展思路的主旋律?!鼻瓍^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黔江大力發展的蠶桑產業就是“生態化”促產業振興的最好案例。

        據了解,黔江現有桑園9.5萬余畝,覆蓋80%的鄉鎮,面積、產繭量分別占全市17.3%、33.1%,連續12年居重慶第一。在這一亮眼成績下,黔江的生態產業化探索之路躍然紙上。

        打造桑園基地實現擴面提質。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黔江氣候宜桑宜蠶、山地眾多,更適合建立起大面積桑園。近年來,黔江大力推廣“桑園七升一降”發展新模式,桑園從“小而散”走向“大而優”,基地龍頭企業聯農帶農,畝桑綜合效益力爭實現6000-8000元。

        探索蠶業科技轉化促進達產增收。為實現創新山地蠶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黔江不斷加強與國家、市級蠶桑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大學等蠶桑最先進技術團隊的合作,力爭實現“科技團隊+企業+市場”的發展模式。

        構建三產融合實現全鏈條生產。為強化打造“全國優質生態絲出口基地”“全國蠶桑絲綢全產業鏈示范基地”,黔江建設了“黔江·桐鄉絲綢工業園”“山東海通絲綢全產業鏈加工園”,落地基地龍頭企業2家(其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家)、加工企業13家、三產企業2家。此外,為推動產業全鏈條轉型升級,年產1000萬棒的全桑枝食用菌產業鏈已初步建成,在此基礎上建成了桑文農旅融合發展的蠶桑絲綢全產業鏈條。當前,黔江繅絲產能占全市58.7%,織綢產能占全市42.8%,全鏈條總產值達10億元。

        蠶桑產業的全產業鏈探索道路是黔江踐行“兩山論”走深“兩化路”而打造的獨特樣板。人不負山,青山定然不負人?!吧鷳B”與“產業”相輔相成的美麗畫卷,在黔江渾然天成。(劉茂嬌 龐佳琦 馬建保)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特级大黄a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