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atw1w"></span>

      <bdo id="atw1w"></bdo>
    1. <track id="atw1w"></track><tbody id="atw1w"><span id="atw1w"></span></tbody>

      <track id="atw1w"><span id="atw1w"><em id="atw1w"></em></span></track>
      首頁 > 正文
      地質“哨所”黨旗紅

        奉節縣瞿塘峽,駐守地質工程師帶著“蜘蛛人”在懸崖峭壁上安裝危巖監測設備。(受訪者供圖)

        7月4日凌晨,風大雨急,新一輪強降雨再次降臨重慶長江沿線的20多個區縣。

        夏剛和同事們還沒從疲憊中恢復過來,又接到預警:其駐守的奉節等3個區縣,4日晚到5日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等級為紅色預警。

        作為市地礦局的一名駐守地質工程師,夏剛與20多位同事一起,連日來一直奔波于奉節的900余處地災隱患點。千尺絕壁上,查險排危;陡石危巖下,轉移群眾。在三峽庫區懸崖峭壁間,他們緊盯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像哨探一樣預警應急,像尖兵一樣攻堅克難,風雨越大、地勢越險,越沖鋒在前。

        去年4月,市地礦局黨委在全市建立了22個地災駐守臨時黨支部。奉節地災駐守臨時黨支部是其中之一,夏剛任支部書記,支部6名共產黨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該臨時黨支部團結帶領駐守地質工程師,風雨兼程護群眾平安,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懸崖峭壁上的黨支部”。

        群眾生命安全重千鈞,一刻都不能松懈

        7月3日晚,奉節縣長江南岸暴雨如注。

        “毛嶺受沒受影響?裂縫有沒有增大?”夏剛時刻關注轄區各隱患點。位于羊市鎮大淌村八組的毛嶺滑坡屬于巖質順向滑坡,一旦出現問題,會危及11戶35位村民的安全。

        “不能僥幸,還是要去看一看!”當晚,夏剛帶著葉江耀、汪杰,冒雨駕車來到了大淌村,與鎮村干部一起排查?,F場,暴雨沖毀多處農田,部分主干道出現滑坡。

        戴頭燈、打電筒,頂滾滾泥流而上。他們排查發現,隱患點出現局部變形跡象。他們立即通知鎮村干部,并協助群眾撤離。4日凌晨,村民被安全轉移到安置點。

        “他們和鎮村干部一起冒大雨而來,黑暗中的山坡上,頭燈和電筒來回閃耀,讓我們很有安全感?!庇暌怪械倪@一幕,讓大淌村村民譚燈芳印象深刻。

        入汛后,渝東北迎來一輪輪強降雨,洪水、泥石流頻發。青年駐守地質工程師葉江耀、趙新、王碩,資深地質工程師夏剛、楊樂、汪杰、高洪等人,按臨時黨支部的安排,冒雨前往該縣各地災隱患點,巡查排查懸崖峭壁、危巖陡坎、鄉村道路等,開展防災減災工作。

        “奉節全縣六成以上的地災點都納入了我們的排查范圍?!毕膭傉f,對駐守一線的地質工程師來說,暴雨就是查險排危的戰斗號角,“群眾生命安全重千鈞,一刻都不能松懈?!?/p>

        雄奇的瞿塘峽、夔門,讓奉節名聲在外,成就了“詩城”美譽。但山河險峻,對地質工作者來說,卻意味著不小的考驗。有同事戲稱奉節是個“地質災害博物館”——境內山高坡陡,地形地貌復雜,全縣有上千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占全市總量的1/10。

        每年汛期前,市地礦局都會組織地質工程師赴全市各地駐守,參與地災隱患排查、助力防災減災。南江地質隊、川東南地質大隊和六零七勘察公司等3家單位,因技術過硬、裝備精良、隊員年輕精干,勇挑重擔,長期駐守奉節。他們在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先后成功預警了奉節縣竹園鎮楓香坪崩塌等多起險情,還積極參與三峽庫區危巖防治,保障了長江黃金航道安全。

        成功預警救了13名群眾,很有成就感

        “由于我們的成功預警,讓13名群眾及時脫險,很有成就感?!闭f這話的是駐守地質工程師李思。

        時間回到5月5日。當天上午,奉節縣竹園鎮九龍村群測群防員胡灸林在巡查中發現,楓香坪上方陡崖巖石崩落并伴隨小巖塊掉落。她第一時間將情況反映給鎮里和奉節地災駐守臨時黨支部,夏剛當即叫上李思趕赴現場。

        到現場后,他們結合持續降雨氣象預警信息,作出“危巖崩塌突發性強,該區域發生地災的風險性大,極有可能發生崩塌”的科學研判,并立即給出“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線”“組織撤離影響區內群眾”“未除險前不得回流居住”的應急處置措施建議,得到當地政府采納。

        與此同時,兩人每天輪流蹲點,并以“無人機+人工巡查”方式定時對陡崖全覆蓋巡查。5月7日上午,巖體從200米高度崩塌而下,總方量達50立方米。因監測預警及時,應急處置得當,影響區內的6戶13名群眾無一人傷亡。

        “我們細心一點兒,鄉親們就會多一份安心?!泵康窖雌谟暌?,夏剛和他的同事很少能睡個完整覺,床頭始終擺放著工作服、地質包等用品,隨時準備往外沖。

        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這是支部駐守地質工程師們的日常。正是這些常態化工作,讓他們一次次成功預警。

        也是在5月初的這場大雨中,正在“防區”巡查的葉江耀突然接到消息:甲高鎮合營社區黃家灣滑坡體有變形跡象。凌晨1點,滑坡體附近發生局部滑塌,道路受阻。葉江耀打著電筒,飛奔近1公里到現場。經專業判斷后,他建議立即撤離周邊3戶村民。

        村民劉選仁不愿走,葉江耀冒險拉著他到滑坡區實地觀察險情??吹讲紳M裂縫的巖體后,劉選仁同意搬離。事后,葉江耀又建議當地政府加快推進居民永久搬遷,“這里坡度陡,變形較為強烈,降雨稍強就有可能誘發滑坡失穩,不能讓群眾總是提心吊膽?!?/p>

        這樣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臨時黨支部負責的有900多個。

        為全力守護群眾安全,臨時黨支部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利用排查空隙,對鎮村干部和群眾開展地災防治宣傳、普及地災防治知識,進行相關應急演練,培訓具有一定辨別能力的群測群防員2000多名。

        在引導村民學習的同時,臨時黨支部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建設,聚焦觀念現代化、地災防治實戰化、管理扁平化等,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著力提升支部領導力組織力,積極引入地災防治新方法、新技術、新裝備,深化“人防+技防”理念,與業界知名高校聯合舉辦培訓,引導黨員爭做行業工匠,提升地災防治質效。

        懸崖絕壁上,像“蜘蛛人”一樣作業

        地災既要“防”也要“治”。

        夔門瞿塘峽,兩岸壁立如削。近年來,因消落區水位升降影響,加上長期風化溶蝕,形成了多個危巖。這些危巖一旦崩塌,將嚴重威脅長江航道和沿江城鎮的安全,必須進行嚴格監控和治理。

        今年4月,臨時黨支部參與到瞿塘峽危巖整治項目中,駐守地質工程師們和專業“蜘蛛人”一起,攀上夔門的垂壁,開展前期地質調查,安裝監測設備。

        “我們主要負責前期踩點和現場協助,也需穿戴專業裝備,像‘蜘蛛人’一樣懸吊作業?!毕膭傉f,作業中,他們貼近崖壁,近距離觀測調查危巖裂隙發育和孤石、懸石分布,為“蜘蛛人”后續操作提供基礎信息和現場指引。

        今年36歲的孫峰是一位專業“蜘蛛人”,他和工程師們在懸崖峭壁間協作戰斗了近兩個月?!肮こ處熛炔赛c摸排,再引導我們接力安裝設備,每天推進一個區域。崖壁垂直超過100米,普通人看一眼都會腿軟,更不用說懸吊作業了?!?/p>

        高溫下工作,容易中暑和脫水,大家就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液;崖壁上避無可避,大家只能頂著烈日趕進度,每天乘船一同進出峽谷,接力在崖壁上下作業,工程隊每個人都曬黑了臉、曬爆了皮膚。

        “跟著‘蜘蛛人’師傅實戰作業學習,如今,恐高癥沒了,腿也不抖了,‘飛檐走壁’技能更嫻熟了?!瘪v守地質工程師們幽默地說。

        “是能打硬仗的‘蜘蛛人’,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蹦瓿醪偶尤肱神v隊伍的葉江耀感慨地說,遠離主城、難以照顧家庭,沒有點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工作真干不下來。雖然工作中每個人都像超人一樣拼,但面對家人總是充滿愧疚。駐守中,大家形成了默契,很少提及具體困難。

        “工程師們想到的、想不到的,我們都要考慮到?!笔械氐V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駐守地質工程師的具體情況,臨時黨支部成員所屬單位分別從待遇保障、職業優待、評優優待等方面,出臺系列保障措施,推動定期輪換,確保駐守人員無后顧之憂。

        目前,通過危巖體自動化監測、“無人機+人工巡查”等方式,駐守地質工程師已完成47處監測點的設備安裝,在長江瞿塘峽段構筑起“人防+技防”的地災監測預警體系,為保障長江航運安全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王亞同 卞立成)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特级大黄a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