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2022年是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全市教育工作大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奮力推動重慶教育高質量發展。
如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近兩年來,各中小學校亦是動作頻頻,并形成了獨特的模式和經驗。今天,我們邀請到重慶市兼善中學校長潘松做客本期訪談節目,請他為我們講述學生素質培養與全面發展的生動場景,分享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實踐,呈現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校校方案”。
首先,歡迎潘校長,您好!請跟各位網友打聲招呼!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近兩年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成為民生所需、百姓期盼。如何促進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各校亦是動作頻頻。在您看來,什么樣的教育是高質量的教育?要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從哪些方面用力?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是黨和人民的要求與期盼,更是兼善中學努力奮斗的目標與追求。
我們認為高質量的教育應具備學校辦學追求全面優質均衡、多樣化的特色發展,教師全面優秀發展,學生全面優秀而有個性發展等三個方面的特征。要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我認為應從打造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教師特色團隊、培育學生特色素養三個方面著力,實現文化浸潤人、團隊引導人、素養塑造人。
的確,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合力,才能釋放最大的效益,特別是一所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發展方向尤為重要。那我們了解到,1930年,盧作孚先生在北碚創建學校時,以《孟子·盡心上》里的名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給學校取名為“兼善中學”。近百年來,學校已經形成了“兼善教育 兼善天下”的辦學理念。請問,潘校長,這里的“兼善”二字有著怎樣的育人內涵,與教育高質量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教育“熱詞”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
“兼善中學”中的“兼善”二字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兼”取全面之意,體現胸懷視野之寬大;“善”取美好之意,體現追求卓越,止于至善之境界。兼善合之,表明學校辦學追求全面均衡優質發展,體現學校辦學大同之思想、大成之目標。這與盧作孚先生主張的“學校不是培育學生,而是教學生如何去培育社會?!钡慕逃枷敫叨纫恢?。
隨著時代進步,學校對“兼善”二字和“兼善教育 兼善天下”的辦學理念有了時代化的豐富表達。一是學校辦學追求全面優質均衡發展,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二是兼善師生追求全面優秀發展,兼善教師既要“正心修身”,更要“立己達人”,既注重對學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特色素養培養,也注重對學生“兼善天下”的國家民族責任感的培育,在教育實踐中落地“五湖四海三熱愛”。
即引導兼善學子不但要“獨善其身”,追求擁有像大海一樣深邃的思想、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胸懷、逐浪的精神,做到品德好、學識好、體魄好,更要“兼善天下”,具有能為家人服務、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的“五服”愿望與能力,努力做到饋獻他人、貢獻社會、奉獻國家,從而成為熱愛中國共產黨,擁有一顆紅心;熱愛祖國,擁有一顆中國心;熱愛人民,擁有一顆仁愛心的社會主義可靠建設者和接班人。
“兼善”二字本質上就是對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生動詮釋。
從“兼善教育”到“兼善天下”。誠然,“兼善”二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好注解。據我所知,兼善中學辦學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作為這樣一所學校的校長,是如何帶領師生傳承老牌強校的文化育人精神,又是如何傳承兼善文化,探索學校在新時代的發展之道?
兼善中學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學校在辦學思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引領下,對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校園精神、一訓三風作了進一步明確和內涵時代化的表述,做到了精神文化時代化。
學校以“弘揚盧作孚精神、做兼善特色教育、辦兼善天下學?!睘檗k學目標,貫徹“兼善教育 兼善天下”的辦學理念,踐行“舍得干 在兼善”的校園精神,培育學生具備“儒學傳統、家國情懷、實干精神、創新能力、世界視野”五大特色素養的育人目標。這些都與盧作孚先生創辦兼善中學時所說的“要建立一所符合時代的中學,培養的學生是生產的而不是享受的,是前進的而不是保守的,是強有力的而不是懦弱的,為教育尋求一條正確的道路,為國家訓練無數的人才?!钡霓k學宗旨與培養目標一脈相承、高度一致,展現了兼善中學辦學崇尚實干、創新,要求學生既能獨善其身,又能兼善社會,從而兼善天下的價值追求。
經過92年的辦學實踐,兼善中學一校兩區格局建立,校園文化頂層設計與打造匠心獨運,形成了完善的物質文化體系,具有鮮明的物質文化主題,實現了物質文化具象化。
北區校園用“一座大門一道梯”彰兼善之訓誡,用“兩片廣場一長廊”顯兼善之文化,用“三個園子一面墻”講兼善之內涵,用“四幢大樓兩塑像”揚兼善之精神。南區校園打造“智仁勇恒”四大特色文化區,以“五養廊里培根基、七善樓里育才智、創新賦能成于思、博學明辨書意氣”彰智育文化;以“上善湖畔心先善、四風園里身示范、人生路上德倍兼、仁德潤人愛相伴”顯仁育文化;以“運動場里訓勇敢、體育館里能斗膽、強身健體源鍛煉,無體育、不兼善”揚勇育文化;以“家國情懷一面墻、儒學傳統兩廣場、教育思想作孚像、實干精神萬年長”聚恒育文化。
學校用文化的力量使全體師生在思想上達成了共識——弘揚盧作孚精神,是兼善教育的使命,做兼善特色教育是兼善中學的必由之路,辦兼善天下學校,是兼善中學的辦學目標,向下扎根與向上生長并駕齊驅,這樣的兼善教育才會真正兼善天下。
傳承弘揚兼善文化,探索學校在新時代的發展之道,這是兼善人的使命。在這當中,還有一群人,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里,他們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教師。那么,兼善中學對一名教師或整個教師團隊的目標和定位是什么,怎樣體現“舍得干 在兼善”的校園精神,來打造高質量凝聚力的教師團隊?
學校的發展定位是弘揚盧作孚精神,做兼善特色教育,辦兼善天下學校。學校以“正心修身,立己達人”為教師發展理念,根據兼善中學特色教育實施需要,著力打造人生導師和學術名師兩大特色教師團隊。
其中人生導師具有向學生引導,并讓其內化兼善中學“兼善教育 兼善天下”特色辦學理念,踐行校園精神“舍得干 在兼善”、校訓“智 仁 勇 恒”兩大教育價值觀,全力培育學生“儒學傳統、家國情懷、實干精神、創新能力、世界視野”五大特色素養的能力。既注重對學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修為的培養,又注重對學生“兼善天下”的國家民族責任感的培育,讓學生不但要“獨善其身”,努力做到品德好、學識好、體魄好,更要“兼善天下”,努力做到饋獻他人、貢獻社會、奉獻國家。取校訓之“仁”——仁者無憂、“恒”——恒者行遠,培育打造仁育導師、恒育導師,續“全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特色學?!敝畼s譽,培育打造心育導師。
學術名師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學全面貫徹兼善中學特色辦學理念,踐行兼善中學校訓特色教育價值觀,追求學格上淵博明辨、求真創新,體格上身心強健、篤行務實。取校訓之“智”——智者無慮、“勇”——勇者無畏,培育打造智育名師、勇育名師,借“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學?!敝畠瀯?,培育打造創育名師。
近年來,兼善中學依托西南大學、第二師范學院、南開中學、西大附中建構兼善教學名師團隊;與陜西師范大學、成都師范大學、綿陽外國語學校、成都石室中學展開校際交流構建兼善育人導師團隊。學校推進“名師工程”,搶占優質教育制高點;實施“青藍工程”,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舉辦“暑期教職工例行培訓”,強化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落實“五定五有”校本特色教研活動,打造科研團隊;成立兼善中學優質教育集團學科研修坊,擴大集團特色教師輻射影響;啟動兼善中學特色教師隊伍培養工程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實現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的雙提升。
學校通過開展“立己杯”“達人杯”三課大賽,錘煉教師上課功夫;舉辦“正心杯”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和“修身杯”班會課大賽,培養育人真本領;開展兼善特色教育成果展示周,激發兼善教師創新意識,調動教師主觀能動性,促進兼善教師團隊全面優秀發展。同時,兼善之師積極參加全國、市區級賽課,提升競爭力,輔導學生參賽,敢于自我突破,投身公益事業,體味人間真情,從行動上落實“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為兼善特色教師團隊的發展與壯大助力賦能。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剛才潘校長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我們知道課程作為育人的主要載體,同樣是教育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課程教學改革更關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中之重。作為“國家首批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學?!焙椭貞c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請潘校長談談在課程改革方面的探索實踐及成果?
學校在課程體系探索和實踐上,以學校精神文化為引領,結合“智、仁、勇、恒”的校訓,全面落實新高考、新課程改革,以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為旨歸,積極推進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構建了“543桂花型”兼善特色校本課程體系。
其中“5”是指通過課程培育兼善學子具有的五大特色素養,就是“儒學傳統、家國情懷、實干精神、創新能力、世界視野”五大特色素養;“4”是指以“智、仁、勇、恒”校訓為統領,形成的“智育”“仁育”“勇育”“恒育”四大課程群;“3”是指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基礎類課程,面向特長學生開設拓展類課程,面向拔尖學生開設研究類課程,用“3”類課程對新課程改革中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學術課程和實踐課程進行了整體建構。其中恒育研究型課程《盧作孚精神與兼善教育》榮獲2021年重慶市精品德育課程,仁育拓展型課程“我的兼善”開學典禮獲2021年重慶市第二屆德育品牌。
提及課程改革,可以聯想到“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育人方式變革”“五育并舉”等系列教育政策相繼出臺。當前,“雙減”正成為時下最熱的話題。學校如何從根本上保障在“雙減”的大背景下,讓“減負提質”落在實處?圍繞“雙減”開展了哪些特色發展主題活動?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兼善中學從育人出發,深刻認識到“雙減”政策實際上是要求校內校外雙向治理,特別是要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的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圍繞落實“雙減”,各個學校都有一些具體的、自己的實施方式,兼善中學為了進一步更好地落地“雙減”,實現“減負提質”,逐漸形成了“優+品牌”的兼善方案,即以優化作業管理,打造特色育人品牌活動為重要抓手,創新育人活動內容與形式,增強特色活動育人實踐,培育兼善學子“儒學傳統、家國情懷、實干精神、創新能力、世界視野”的學生特色素養。
目前,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減負提質活動,在早讀時段,倡導學生放聲朗讀、大聲背讀、齊聲誦讀,打造“朗朗書聲”活動品牌;在晚自習時段,倡導學生安靜自學、自主學習,打造“競靜晚修”活動品牌;鼓勵學生擁有規范的作業本、詳盡的筆記本、完整的集錯本,開展“三本”評比和展示活動,打造“本本精彩”活動品牌;依托體育課、大課間、課后延時服務、家校聯動共建,持續推進開展“天天鍛煉”品牌活動;利用美術課、音樂課、書法課、兼善藝術節、兼善特色教育展示周和科創課程、社團,實施美育提升行動與創育品牌行動,擴展“美美共創”活動品牌;結合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通過心理健康課程、生涯規劃課程、心理團輔活動、心理情景劇展演等實現兼善學子生命的相互影響,進而提升氣韻神采、塑造健康心理,規劃美好人生,打造“心心相影”活動品牌。
潘校長,據了解,從教以來,您做過一線教師、班主任、德育主任、副校級干部,再到校長,既有著豐富的育人經驗,也在管理層面凝聚智慧,綜合來看,要繼續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您覺得未來還將從哪些方面努力?
從教以來,在不同教育崗位上的經歷,使我深刻理解到教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到今年,我已經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了30年,30年彈指一揮間,確實這個過程有很多的感受。作為一名學校的校長,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我當前責無旁貸的職責與使命。在未來,我想可以從以下三點來持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尤其是我們兼善中學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兼善特色教育,推動學校多樣化特色發展,提升特色質量,實現“百花齊放”式的學校格局。
其次,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符合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體系,用特色文化、特色課程、特色活動浸潤人、培育人、塑造人。例如我校有兩類非常特殊的班級,第一類是珍珠班,用珍珠品格教育來培養人。第二個是今年與西南大學合作建設的藝術教育創新班,通過這樣的班級,進一步深化兼善的特色教育,培養有特色、有個性、優秀的兼善學子。
最后,落實教育綜合評價改革,改變以前單一的以成績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真正做到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使我們的教育評價扎根中國,彰顯中國特色,扎根兼善,彰顯兼善的特色,立足時代,富有時代特征,面向未來,體現世界水平,融通中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走兼善特色教育發展的道路。
正如潘校長所說,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用力,多方推動,形成合力,只有聚焦教育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這樣的教育人一直在路上,用行動踐行錚錚誓言。感謝潘校長為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今天的訪談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
(結束)